你在新闻里看到的利比亚,是"石油大国"、"战后重建"、"局势缓和";
你没看到的利比亚,是一个每天都在"钢丝绳上过日子"的国家。
我叫王志强,干了二十年石油勘探,2023年受聘到利比亚担任技术顾问,在那待了一年半。
回国后很多人问我:"利比亚到底是什么样?"
说实话,没去之前我也以为那就是个"普通的工作地点",去了才知道——媒体报道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。
01. 利比亚的"日常":每天都在赌明天还能不能正常上班
刚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时,我被震撼了。
不是被石油设施的规模震撼,而是被这个国家的"分裂感"震撼。
利比亚目前原油日产量达140万桶,拥有484亿桶探明石油储量,账面上看确实是非洲石油大国。
但现实是:东部有个政府,西部也有个政府,两边各管各的,谁也不服谁。
我工作的油田在西部,归民族统一政府总理德拜巴管辖,但东部的国民代表大会任命政府总理哈马德经常"搞事情"。
2024年8月,就因为央行控制权的争夺,东部政府直接宣布停止所有石油生产和出口。
你能想象吗?早上还在正常作业,下午就接到通知"不可抗力,全面停产"。
那一个多月,我们这些外国专家就像"待业青年",每天只能在驻地里等消息。
02. 真实的安全状况:子弹不长眼,专家也得躲
别看官方数据说中国驻利比亚使馆暂时关闭,使馆留守组在突尼斯办公,这就已经说明问题了。
连大使馆都不敢正常运作,你说安全吗?
2025年5月13日起,首都的黎波里多个地区持续发生交火,造成至少6人死亡。
那天我正好在市区开会,突然听到密集的枪声,当地司机立马掉头就跑,一边开车一边用阿拉伯语骂骂咧咧。
武装冲突、绑架勒索、抢劫等案件时有发生,这不是危言耸听,是每天的现实。
我们公司规定,外国员工出门必须三人以上,配备当地安保,晚上八点后禁止外出。
有一次,隔壁意大利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在回驻地路上遇到"路障检查",实际上是武装分子要钱。
钱给了,人放了,但护照被"没收"了,理由是"需要验证身份"。
最后花了两万美元才把护照"赎"回来。
03. 石油行业的魔幻现实:有油井,但不一定能开工
利比亚石油资源确实丰富,探明储量分别为484亿桶石油和1.5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。
但问题是:有资源不等于能稳定生产。
2020年1月,利国民军宣布关闭中部、东部油田、油港,利原油日产量一度大幅下降至不足10万桶。
想象一下,从160万桶跌到10万桶,这是什么概念?
我参与的那个项目,设计产能是日产8万桶,但实际运行中:
- 1月份因为东西部政府争执,停产15天
- 3月份因为部族冲突影响输油管道,停产一周
- 7月份因为工人罢工要求涨薪,停产10天
- 9月份因为央行危机,停产一个多月
一年中真正满负荷运转的时间,不到6个月。
04. 基础设施的崩坏:钱有的是,就是修不好
十多年的内战使利比亚的关键基础设施濒临崩溃,这话一点不夸张。
利比亚不缺钱,2024年利比亚外汇储备约807亿美元,但就是修不好基础设施。
为什么?因为没有统一的政府,没法统一规划。
东部修了一段路,西部非要重新设计;西部建了个发电站,东部说"我们不承认"。
结果就是:钱花了不少,事没办成几件。
我们工作的油田,主要设备是20年前的,备件全靠进口。
有一次一个关键阀门坏了,从德国订购备件,正常情况下一周能到,结果因为港口"安全检查"拖了一个月。
后来才知道,所谓"安全检查"就是港口被某个民兵组织控制了,要额外收"保护费"。
05. 外国专家的生存指南:钱是赚到了,命也是拼了
在利比亚工作,薪水确实高。
我的薪水比在国内高出3倍,免税,公司还提供全额保险。
但这钱,真的是"拼命钱"。
生活成本也不低:
- 一瓶矿泉水2美元(当地自来水不能直接喝)
- 一顿像样的西餐50美元起
- 从的黎波里到班加西的内陆航班,单程300美元
- 国际长途电话每分钟5美元
更要命的是心理压力:
-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确认驻地安保情况
- 手机里必须存着至少三个紧急撤离联系人
- 护照和重要文件随身携带,准备随时跑路
- 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"安全演练",练习如何在枪声中找掩护
06. 当地人的分化:有钱的很有钱,没钱的真没钱
利比亚社会的分化程度超出想象。
有钱人真的有钱:开着奔驰宝马,住着海边别墅,孩子在欧洲留学。
石油公司高管、政府官员、大部族首领,这些人手握资源,生活水平不输迪拜。
但底层民众过得很苦:
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,2021年利比亚约有143万人面临粮食不足困境,占人口总数的21.2%。
我接触过的当地工人,大部分月薪只有200-300美元,而且经常被拖欠。
有个焊工跟我说:"先生,我们不缺石油,但缺的是稳定的工作。"
截至2025年2月10日,估计自2023年4月以来已有超过240000名苏丹难民抵达利比亚,这些人的处境更加艰难。
07. 为什么说媒体报道不全面?因为记者也进不去
真正深入利比亚内陆、长期观察的外国记者很少。
原因很简单:太危险了。
2012年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遭袭,大使都被杀了,谁还敢随便派记者过去?
所以你在新闻里看到的,往往是:
- "利比亚石油产量恢复"——没说恢复了又停产
- "局势趋于稳定"——没说稳定是相对的,随时可能变
- "政府间达成协议"——没说协议可能下周就被撕毁
08. 利比亚的未来:石油是福也是祸
利比亚的问题,根本不是缺资源,而是资源太丰富了,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。
石油收入养活了各个武装派别,让他们有钱买武器、招兵买马。
结果就是:石油越多,冲突越激烈。
我在那工作期间,见过太多因为油田控制权而爆发的冲突。
大到东西部政府的博弈,小到村与村之间为了一口油井打架。
没有统一的政府,就没法统一管理石油资源。
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,就没法吸引长期投资。
这是个死循环。
出行提示(给有志于去利比亚工作的朋友):
1. 安全第一:确保公司提供完整的安保方案和保险
2. 保持低调:不要显摆财富,不要谈论政治
3. 紧急联系:至少准备三个不同的撤离方案
4. 健康防护:当地医疗条件有限,常用药要备齐
5. 心理准备:随时面对计划变更,保持心态平和
写在最后:利比亚教会我的事
在利比亚的一年半,我最大的感受是:和平稳定真的是奢侈品。
我们在国内觉得理所当然的事——按时上班、安全出行、正常消费——在利比亚都可能成为"不确定"。
利比亚不缺石油,不缺钱,缺的是能让这个国家重新整合起来的力量。
回国后,有人问我还会不会再去利比亚。
我的回答是:等他们真正统一了,我愿意再去看看。
但什么时候能统一?说实话,我也不知道。
也许正如一个利比亚朋友对我说的:"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石油,也有世界上最复杂的政治。"
这就是真实的利比亚——一个被石油祝福,也被石油诅咒的国家。
美港通证券-免息配资开户-配资开户-配资咨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